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

嘉義竹崎農特產 網路創新商機

媒體報導持續發酵
公廣集團11/5報導 嘉義竹崎農特產 網路創新商機

【記者許淑貞/嘉義報導】  嘉義竹崎農特產透過親子互相學習模式,克服由傳統農業轉型為網路訂單的經營模式,期望透過網路訂單,能夠改善農特產的行銷現況。而今年「日出之鄉-阿里山、奮起湖竹崎農特產群聚網站」更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「九十七年度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」中獲得「優網獎」,成為代表嘉義縣群聚的成功案例。

  群聚記者會的十家網路商家合照。
圖片來源/林奕利提供
  由於想要讓竹崎的農特產能夠向外產出,「奕利的店」創業者林奕利,向竹崎鄉長王焜弘提出嘉義竹崎農特產群聚網的構想,期望藉由網路訂單改變現狀。目前群聚網的十家店家<註一>,他們都有著想改變目前經營現狀的理念,期望透過網路的行銷走出地域上的不便,更希望能創造出好口碑的品牌,為群聚網的產品共同努力,形成產品無國界的遠望。  一般單獨的網路商店普遍缺乏行銷及資源的整合,為了讓竹崎群聚網能避免此種困擾,林奕利善用其店家的資源、原本的人脈,以及參加APEC時所獲得的最新資訊<註二>,去推廣這十家店家,將各店家的網路銷路擴大。而在群聚網的連結策略方面,林奕利主要是想利用行銷整合去連結十家的傳統農特產,讓這些店的農特產可以各自選取搭配,形成一套系列產品,這樣各店家在推銷自家產品時,也能推銷其他店家的商品。  嘉義竹崎農特產因地理位置關係,雖然有良好且特別的商品,但也只能有固定客源,讓竹崎農特產店家在出貨方面,只能夠被動地等待中盤商或大盤商的訂購,因此無法避免被中盤商或大盤商刻意壓低價格的剝削。現在竹崎農特產的店家,能夠主動在網路上傳遞產品的訊息,讓產品的銷售不侷限於實體店面上的營業,還能透過網路訂單去輔助店家的銷售。竹崎鄉的中華軟協網路行銷顧問師黃耀緯表示,網路訂單不僅能讓店家省思產品的行銷方式,更能針對顧客群的購物需求分析產品的銷售及研發創新產品,使售後服務更為完善。  雖然網路訂單讓傳統產業有新的商機,但產業的轉型對傳統產業而言,仍有需要克服的難題。以位於竹崎公園附近的「嘉展農特產」為例,劉氏夫婦由傳統產業到網路訂單的轉型過程中,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得重頭學習電腦的技術,像是網頁的介面更新以及網路上的促銷活動,還得藉由小孩或年輕人去傳授他們網路的相關知識。另外,他們也教導小孩學習去做自家的特產料理,這樣的親子互相合作,讓店家從產品技術到網路推廣,能達到教學相長的優勢。雖然目前還在學習階段,但劉太太表示,基本的網路學習都已進入軌道,將來希望能讓會員集商品點數以換取商品,這樣的網路促銷行動不久後就會實現。  「嘉義竹崎農特產群聚網」雖然剛起步不久,但林奕利表示,希望將來能夠擴大廠商的參與數目,使群聚不單只有十家的規模,而是全鄉鎮發展的群聚平台;並且希望群聚成員都有自營網路行銷能力,讓竹崎的農特產能夠推廣出去。  <註一>竹崎農特產的產品網站由十家最具特色產品組成,包括「奕利的店」咖啡香腸、「旺來農產行」筍殼魚、「新玉成號」芋頭酥、「嘉展農特產」紫蘇梅汁、「聖林堂」綠豆黃茶包、「三源行」手工布包、「美玉商行」金龍蜜棗、「義崎餅舖」鳳梨酥、「培宏茶行」阿里山珠露茶和「達興茶葉」的阿里山烏龍茶。  <註二>亞太經濟合作會議(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,簡稱APEC )是我國唯一擁有完整會員資格之官方國際組織。

http://www.peopo.org/portal.php?op=viewPost&articleId=25963